今年以來,受全球新冠疫情好轉、汽車產業回暖以及5G技術普及等多方面因素疊加影響,全球范圍內的芯片供應短缺危機愈演愈烈,產業鏈上下游價格水漲船高。
而隨著國內外客戶對芯片需求的迅速攀升,中國半導體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,并首次成為全球超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。在此背景下,國內半導體上下游企業順勢而為,發力擴張產能的同時積極提高技術水平。天眼查顯示,2021年上半年,國內半導體產業申請專利數量超4000項,與此同時,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工作也獲得了多項可喜進展。
年初至今,全球范圍內的“缺芯”情況不斷持續,諸多芯片廠商在滿負荷開工的狀態下仍面臨產品訂單排到第三、第四季度的情況,連帶產業鏈上下游漲價潮也是此起彼伏。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1年1月-5月,中國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出口額合計約172.13億美元,同比增長34.64%。千門資產投研總監宣繼游在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半導體供需失衡導致缺“芯”漲價的原因,從本質上看來自于兩個方面。
一方面,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大量的國內外半導體公司產能不足,一些核心的關鍵半導體原材料及流程工藝,產能出現緊缺。另一方面,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,對于半導體的需求呈現倍數增長,需求增加而供給整體不足,導致產業鏈終端價格高企,再加之半導體原材料如基本金屬的漲價幅度較大,也是造成芯片產品價格被動上漲的部分原因。